“山东青年创新榜样”李珊珊:创新让青少年法 

在济南,有这样一位青年律师,她坚定法治信仰,坚守为民情怀,积极投身公益普法事业,以实际行动密织城市民生建设的“法治网”,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了青年律师力量,充分彰显了人民律师为人民的时代风采。

她叫李珊珊——山东国曜琴岛(济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历下区人大代表、历下区青联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咨询专家。2021年被评为全国年度“平安之星”、济南市“平安之星”、全省民法典普法公益宣讲先进个人、第二届“济南市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今年,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她被团省委、省青联评为“山东青年创新榜样”。

温暖校园“熊孩子”的一束法治光芒

李珊珊担任了多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作为孩子们的法治教育老师,她时刻保持工作的“热心”,为孩子们进行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作为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她总是对学生们充满“爱心”,维护学校、师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作为校园突发事件或暴力事件的“解铃人”,她与学校领导、老师一起在学生素质教育上下功夫,成为温暖校园“熊孩子”的一束法治光芒。

“李律师,学校里出事了,您方便过来一趟吗?”2020年春末夏初,正在忙碌中的李珊珊突然接到了济南某中学副校长打来的求助电话,称发生了校园霸凌事件,请她来帮忙解决。作为这所中学的“法治副校长”,李珊珊律师迅速把手中的工作简单交代给身边同事,便匆匆向学校方向赶去……

在学校会议室里,双方家长争执不休。李珊珊运用自己在处理争议纠纷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让家长意识到争执不休不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在最短时间内安抚了家长的激动情绪。之后,李珊珊与班主任老师、德育主任及校长进行了沟通,调取事发时的监控视频,力图找到事实真相。由于事发地位于卫生间门口的一处角落,距离监控较远,旁边还有牌子遮挡,通过视频只能看到事件的一个大概过程。

在多次慢放、回放监控录像后,李珊珊发现了疑点。画面虽然并不清晰,但是从画面中的动作轮廓来看,并不符合被霸凌时被控制、被殴打的形体特点。与其说是校园霸凌,不如说是初中男生之间年轻气盛地打架。于是李珊珊又从老师的角度,与双方家长进行了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家长工作、还原事实真相。

“此时已临近中考,两名学生均是初三毕业生。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乃至冲突都是成长路上的正常经历,本来并没有多大的事情,如果因为大人的一意孤行,胡乱定性扣帽子,造成的后果还是要孩子来承担。”李珊珊律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语重心长地把这件事情采用极端方式处理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给双方家长详细讲述了,“孩子们都还小,不过是由于一时冲动,犯了错误,好在后果也并不严重。双方伤情均未进行鉴定,假设不构成刑事案件,仅是对两名学生进行治安管理处罚的后果也很严重,事情性质就完全变了。孩子未来的路还长,一时的错误可以弥补,同学间的关系也可以修复,但若是小小年纪就留下不良记录,以后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双方家长闻言都沉默了。在一番思量之后,均同意先别影响孩子中考,事情交由校方依规公平处置。最终,两名同学由于违反校规校纪被通报批评处理,孩子们也都按期参加中考,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实践的“山东样本”

工作中,李珊珊与共青团、司法局、教育局等市直单位、学校接触较多,对校园霸凌的新闻关注较多,在解答他们咨询的法律问题以及普法讲课过程中,她深深感受到青少年权益维护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与历下区司法局、历下区教体局、学校等单位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探讨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模式后,她提出,通过体验式实践课的模式将普法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浸润到青少年心中,必将事半功倍。

经过和司法局、教育局反复探讨研究,李珊珊尝试摸索,结合自身的硬件资源和人才优势,就地取材,创新性地将法庭搬进学生们的课堂,以 “校园欺凌”“游戏充值”等当下的热门案件为题材,用“模拟法庭”实践课的形式真实再现庭审流程,让学生们感知到法律的威严和力量,学习效果显著。历下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实践基地成立后,结合学生学习的《道德与法》课程以及济南市教育系统“双贯通”精品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历下区教体局将创新实践课的形式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实践、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向全市、全省推广相关创新经验。

上一篇:法学院教师多配偶制是在挑衅法律
下一篇:深化行政法学研究